這些天,桃江縣鲊埠回族鄉回漢同胞的朋友圈都在熱議該鄉陶公廟村屋村組126位村民30年里先后3次齊心聚力修建致富路的感人故事。
屋村組位于大田村水庫的庫尾,與大栗港鎮盧家村相鄰,全組28戶126人都生活在水庫庫尾的一個小山村里。上世紀50年代末,大田村水庫建成后,村民外出必須沿著水庫周邊一條長1.6公里、寬不足1米的山路出行。上世紀90年代初,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,屋村組村民第一次自發出工出力,將這條寬不足1米出馬路拓寬至3米。2010年,屋村組村民第二次自發出工出力,將這條公路拓寬至3.5米,并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實施了硬化。但由于該公路受溪水沖刷、山體滑坡等影響,近年來破損嚴重,而且路面太窄,已不適應發展形勢,嚴重影響群眾出行。
今年疫情發生后,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因為疫情一直在家。小組長盧建效和老黨員盧共生、盧共運等兩名黨員建議,呼吁大家利用在家的時間將公路拓寬至4.5米,并將其硬化。他們的建議立即得到全組村民的積極響應。
2月9日上午,盧建效出面租來挖機,20多位村民自帶鋤頭、簸箕等工具,開始了對公路的第三次拓寬。在路基拓寬過程中,有70多歲的爺爺奶奶,也有十幾歲的學生。廣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盧護鋒是老黨員盧共生的兒子,疫情防控期間,他在老家開展網上教學之余,每天堅持來到施工現場幫忙。“我的根在這里,修路是我的分內之事!”盧護鋒一邊整理路基,一邊笑著告訴記者。
在路基拓寬的過程中,盧建效、盧共生發現,盡管大家都自發出工出力,但是租來的挖機需要7萬多元資金。5月10日,盧建效組織召開戶主會,號召大家按照每人600元的標準籌集這7萬多元的資金。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,全組28戶126人每人將各自的集資款總計75600元交到了盧建效手中。
5月17日上午,在桃江縣公路建設養護中心、鲊埠回族鄉人民政府的支持下,正式開始路面硬化。硬化的這些天里,不少村民買來西瓜、礦泉水,來到施工現場,送給施工人員;盧建效則每天為施工隊免費提供午餐。
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,這條公路預計5月25日可以完成硬化。公路通車后,在大大方便屋村組村民出行的同時,也能大大縮短大栗港鎮盧家村村民前往鲊埠、武潭、馬跡塘等鄉鎮的路程,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民生之路、致富之路。
“這條公路盡管納入了農村公路建設規劃,得到了上級的關心支持,但單從路基拓寬一項來看,工程大難度大、投入大,但屋村小組的老百姓團結一心,不計得失,自發集資,投工投勞參與地方公益事業建設等善舉,值得全鄉廣大人民群眾學習”。該鄉黨委書記璩海雄對此發出由衷感嘆!